【我的讼No.228No.229No.230】买卖合同三案
当事人公司经营失败,欠了不少供应商的货款,这三个案子的原告都是他们的供应商。本来当事人公司基本上没有留下可供执行的财产,起诉也没有什么意义,不少的供应商确实也未曾提起诉讼,这三家公司属于态度认真的那种,哪怕拿不到一分钱,也要努力把流程走完。
我在庭审中都按照当事人公司提供的数据,承认了他们的债权,原以为法院会比较快出判决,但事实上却拖了很久才拿到判决书。绝大部分的细节已经忘记,但记得有位法官开庭迟到了,一到法庭就问我们能不能调解,我说要问当事人的意见,法官说:那你打通当事人公司老板的电话,我来跟他说。我照做了,这法官接了电话,一开口便说:我不是一般的法官,我是法庭的副庭长……我当时就觉得跟供应商一样,他也是个态度认真的法官,连表明身份都这么严谨。
当事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毕业于名校,在国外读了硕士,算是早期的留学生,后来还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,博导是国宝级的教授。他曾在深圳的政府部门任职,职位不低,仕途光明。因出身农村,他见村子里的人都外出打工,辛苦而低收,他怜悯乡亲,想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,便怀着这种情怀放弃大好前程,离职创业。不料,从此开始便是一条不归路。
他离职后创立了两家企业,做得都不成功,但可能也还不算太差,他想做更大的事业,将其中一家公司关停,另一家转给哥哥,由哥哥继续经营。之后,他便创办了案涉的这家公司,投资五千余万元,客户都是超大型企业。不幸的是,这家仍然不成功,经营数年后负债累累,积重难返,以至于难以为继。
关停一个公司显然不那么简单,劳动者、供应商、政府部门、银行全都要照顾周全。他找到我的办公室,**次没有透露他的真实姓名,只说是帮别人咨询,聊了一小时才离开,第二次又来,说要委托我帮忙处理这些事情。
他当时还是想自救,我便代表公司与不少供应商都作了切结,打折支付货款。几乎所有的供应商都对他无怨言,皆称道他的好,说他是好人,对员工极好,宿舍全装空调,管理层都赚到钱了,但公司却做垮掉。有的供应商连一折都愿意接受,他说:我相信博士会东山再起。
后来银行介入,拖走抵押的设备,场面开始失控。他担心被债权人申请边控,在数月后携家人出国,其余事情均由我出面处理。此后一两年,我们还经常联系,但之后就再无消息,不知道他在国外是否安好,是否会后悔当初的决定。我觉得也无所谓后悔啦,理想或许遭遇失败,但理想的光芒会始终闪耀在岁月的夜空中。
作者:周晓明,经济法博士,法学博士后,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。主要执业领域为公司与股权、争议解决、计算机及数据、刑事辩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