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的讼】真实的力量
写写停停,居然写了150余个案子,超过100条微博,估计有几万字。发在微博的基本上无人理,发在头条的反而有不少的点赞和评论,当然也少不了被谩骂。写作的过程中有过犹豫,主要是纠结会不会让看到的当事人不高兴,以及这种写作的意义所在。不过,我还是说服了我自己,并打算继续把做过的几百个案子都写下来。
我尽量采取白描的方式叙述,不作价值评判,不批评指责,不添枝加叶,也不自我标榜。我要真实地写下当事人的遭遇,办案机关的运作以及律师的欣慰或者沮丧。我办过一些比较揪心的案子,但大多的是平常的案子,因此笔下难免会有许多琐碎的事情,但无论是场面震动或者平常琐碎的,我都会尽量平淡地讲出来给少得可怜的读者看,当然更多是给自己一个交待。
余华在《活着》的自序中说: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,不是控诉或者揭露,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,而他所谓的“高尚”指的是“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,对善和恶一视同仁,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”。我作为一名律师,看到余华的话颇有感触。律师在办案中必须要有立场,但对待当事人一定要同情但超脱,事后的叙述应该是超越善恶的,要向读者展示真实的力量。
作者:周晓明,经济法博士,法学博士后,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。主要执业领域为公司与股权、争议解决、计算机及数据、刑事辩护。